医学临床实验室提供的信息是非常广泛的,在不同情况下发挥不同的医学作用。从诊断方面重要的是早期诊断及确诊,在治疗方面许多检验项目对指导临床治疗及监测疗效方面也有重大作用。 在人体健康状况的评估中,临床实验室是不可缺少的部门。 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特别是一些传染病的流行时的诊断工作也离不开临床实验室的工作。
一、医学实验室分类
按照使用功能可分为通用实验室、专用实验室、辅助功能用房三类:
a)通用实验室一般包括临检、生化、免疫、微生物、细胞形态学、输血、病理等实验室;
b)专用实验室包括细胞与分子遗传学实验室、特定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等;
c)辅助功能用房一般包括生物样本库、试剂库、洗消间、制水间、配电室、ups机房、生活区等。
二、《医学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建筑和装修一般规定
5.1.1 实验室应自成一区,场地应能避免各种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远离灰尘、病原、噪声、振动、辐射、电磁等可对检测结果及实验数据的精确性产生影响的因素及区域。
5.1.2 实验室选址需考虑具备良好自然通风的条件,不宜设置在地下室。
5.1.3 实验室应根据工作属性、内容、服务对象等,合理确定工艺平面、人物流线、洁污流线、空间要求、物理条件等,使得实验室符合未来工作需求。
5.1.5 实验室空间分配宜便于工作流程和实验室业务流程优化,并为未来发展留有余量。
5.1.6 实验室内部规划需要考虑大型设备的搬运、操作、检修等空间要求。
5.1.7 实验室应保证对生物、化学、辐射和物理等危险源的防护水平达到经过评估的可接受程度。为关联办公区和邻近的公共空间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防止污染环境。
三、《医学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建筑与装修-平面布置
5.2.1 医务工作人员应通过门禁系统进入实验室区域,从清洁区经换鞋、更衣后进入半污染区,从 半污染区经缓冲间进入实验区。进入实验室应仅限于获得授权人员。
5.2.2 功能相似或相近的检验用房宜相对集中布置,有洁净度要求的实验室宜处干干扰较小的区域。
5.2.3 实验室应以样本接收、前处理区域为起始,按照样本流动方向依次分配实验室空间。
5.2.4 样本接收窗口应设置在实验室对外连接的位置。检验科实验室样本接收窗口附近应配套设置卫生间。
5.2.5 实验室应设置洗消间,当实验室区域设置有污物电梯时,洗消间宜布置在污物电梯附近。
5.2.6 标本库宜设置在北向;避免阳光直射,配备超低温冰箱用于储存长期标本,低温冰箱用于储存短期标本,液态氮用于保存细胞样本。
5.2.7 检验科实验室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采样等候区宜宽敞,方便患者到达,通常与医院的医疗街及公共区域相接;
b)实验区宜采用标准单元组合设计,一般包括临检血液、生化、免疫、微生物、细胞形态 学、细胞与分子遗传学实验室等;
c)临检血液、生化、免疫实验室宜组合为大空间开放式实验室,临床检验区宜靠近样本处理区;
d)微生物实验室宜设于实验区的尽端,在检验科实验室内自成一区,其用房组成一般包括 准备间、培养室、无菌室、缓冲间、洗消间等;
e)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PCR实验室)宜自成一区,一般包括试剂准备区、样品制备区、扩增区和产物分析区。
5.2.8 病理科实验室平面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
a)实验室宜与手术室同层;
b)实验区主要包括接收标本收发室、取材室、储存室、冰冻切片制作室、细胞学涂片制作室、病理技术实验室、分子病理室、细胞实验室、洗消室、污物处理区等;
c) 辅助区主要包括设备机房、标本陈列室、废弃物收集处理用房等。
5.2.9 输血科实验室平面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输血科实验室宜邻近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
b) 实验区主要包括血液样品接收区、处理区、检测区、储存区,污物存放区、处理区、清洗消毒区等;
c) 辅助区主要包括夜间值班休息室、支持性空间(用于档案存取、库房、示教、参考书籍 的存放)、员工生活区(个人物品放置区、进餐区、卫生间、浴室)。
d)发血区与标本接收区应分开。